手板模型制作使創作構思獲得一種具體形象化的表現,它比圖紙更具有空間感,加上匹配的相關周圍環境,更能增強設計師的整體環境意識。
歐洲、美國的一些建筑學校和院系十分強調學生的模型制作訓練,它與圖紙的設計表現融為一體。同時對設計方案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建筑、規劃和景觀設計進行的設計是一個空間設計的過程,它不同于其它種類的設計,如商標設計、服裝設計等,而且它的成品不可能1:1地制作成后再修改,所以需要一定比例制成模型把構思在施工之前表現出來,再經過反復推敲,不斷修改,以求得最佳視覺效果。
手板模型不僅能表現建筑的未來空間,反映平面圖紙上無法反映的問題,充分發揮建筑師的空間想象力,節省實驗工作時間,甚至能使錯綜復雜的空間問題得到恰當的解決;其次,空間條件與圖示條件相比,更容易向雇(業)主展示設計者的構思。
在設計進程中,設計師不可避免的,需 要解釋并傳達(convey)他的思想和觀點給其它人(inevitably)并且需要通過精確的(accurate)、明確(precise)表達方式(manner)去表現設計觀點與意圖———— 例如:報告(reports)、草圖(sketches)、效果圖(drawings)、模型(models)
模型——設計構思的表現
通過形態(shapes)、體量(volume)、質感(qualities)、色彩、色澤來表現設計構思,同時進行質量評價。
分類:image models(目的性不同)
構想模型:為了展開和檢驗設計師自己的思想和觀念。
草模(rough make up model):為了設想對照(compare)、學習(study)、或檢驗設計思路與構思。
提交模型(presentation models):展示產品工作過程等信息,評價、確認、描述工作。
樣機模型(prototype model):即原型模型、工作模型。用于測試、檢驗(experiment)并且裝配上全部工作部件用來實驗試驗。
概念模型 草模 比例模型 功能模型 外觀模型 操作模型 定案模型
根據制作材料不同分類
常見有石膏模型 木模 塑料模型 金屬模型 油土模型 發泡模型 紙板模型
模型通常按照一定的設計圖紙制作,相應于設計圖的3個階段:
1)方案 (初步模型)
2)擴初(標準模型)
3)施工圖階段 (展示模型)
無論哪種模型都是平立面的轉化,即把在繪圖板上設計出的平面圖、立面圖垂直發展成為三度空間形體來較形象地表達建筑。
1、初步模型
模型是按照手板模型設計畫圖來制作,而設計圖紙需要根據設計任務的要求(如面積、功能、高度、形式和風格等)解決建筑物的問題。
初步草圖可以是平面圖,也可以是立面圖,然后以此為基礎,橫向或縱向發展,形成建筑物的空間立體形式,按照這些圖紙就可以做出初步模型。
2、空間構成模型
主要為教學所用,在大專院校的建筑專業的學習初期,教師先用來示范,然后學生再自己親手制作。
常用的材料有泡沫和卡紙,這些材料易于粘結,制作簡單,無需專業培訓,而模型也只用來表示構件間的內部劃分,為今后建筑設計中的布局鋪墊基本認識。
3、單體體塊模型
用于方案構思階段直觀地表現設計者的初步思想,常用比例在1:400~1:200左右。設計者參與模型制作時,根據要求和現場條件布置建筑物的體量構件,不斷地進行修改,核算其空間尺度,輔助方案的完成,待方案完成后即失去作用,另做標準模型參與投標,互相交流。
材料一般采用泡沫、卡紙和軟木。應用這些材料主要是便于修改,所需工具也不復雜。
4、規劃初步模型
重點表現建筑物間及建筑組團間的相互關系,并簡略表現環境布置概況,而其中的單體建筑僅僅表示長、寬、高與屋頂形式,其它凹凸部分隨著比例的縮小可以忽略,比例在1:2000~1:500之間。
材料一般采用泡沫、卡紙和軟木木塊等便于修改的材料。
5、標準模型(表現模型)
標準模型較前述模型對建筑物有更細致的刻畫,對設計者的思想有更進一步的表達,故稱它為標準模型。
它的作用一般是方案討論(參與投標、競賽)和報送規劃局等。若方案定稿極少修改,不少甲方會留它作為最終售樓(房)的展示模型。在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準確性的把握;對某些復雜的結構構件或細部裝飾,常常直接作成1:1甚至更大的模型,給設計者以直觀印象。
6、單體標準模型
比例選用1:300~1:50,不僅表示建筑物本身,還要表示出周圍所處的環境。當門窗玻璃部門采用透明材料時,必須做出里面樓層板,而豎向隔墻和柱按要求全做、做局部或省略,整體具有純建筑學意境,在投標和學術研討時容易脫穎而出。
7、展示模型
展示模型可以在建筑竣工前根據施工圖制作,也可在工程完工后按實際建筑物去制作。它的要求比標準模型更嚴格,對于材質、裝飾、形式和外貌要準確無誤得表示出來,精度和深度比標準模型更進一步,主要用于教學陳列、商業性陳列,如售樓展示之用。
展示模型按制作內容分為單體展示模型、室內展示模型和規劃展示模型三種。
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多種多樣,包括某些特殊的材質會用到的材料共有近百種,但常用的有五種:泡沫、軟木、紙張、有機玻璃、膠板(PVC石材)
制作前需了解不同材料的屬性、加工特性、加工方法、加工工具的使用塊材
加工工具 加工方法(見步驟)
石膏成型性好 可塑性強 易做減法加工 表面細膩 白模效果佳 濾網 靠模板 鋸條 美工刀劃針 刮刀 自制形態刮板 水磨砂 木方 成型較難 牢固易保存 表面處理難 木工器械(車、洗、刨、磨、鋸、鉆、砂)
油土成型性好 可塑性強 易做加、減法加工 表面細膩 一般用于做曲面造型
發泡成型性好 可塑性強 快速便捷 易做減法加工
石蠟
硅膠 面(板)材
ABS板可塑性好 易裁剪 連接 熱彎 打磨 表面處理 用原子灰加清漆做膩子
直尺 鉤刀 線鋸 平銼 (半)圓銼 什錦銼 氯仿 針筒 鐵砂 水磨砂 金鑲砂
透明有機玻璃板
紙板 金屬板 木板(三夾板 五夾板 九厘板 細木工板 貼面板)
線材 管材 棒材
透明有機玻璃管 (棒)
泡沫
在手板設計工作的初步階段,無論單體或規劃模型,用泡沫將建筑的分布和體形表現出來,是非常方便簡潔的。